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经常使用颜料,尤其是书画、壁画和彩绘中。这是颜料作品长期在日光照射下,容易出现褪色、变色现象。对于文物来说这些伤害可以说是致命的,所以更好文物颜色保护是考古学家非常重视步奏。过去为了确定颜料作品的颜色,考古学家都采用目视法加上经验这种方式虽然也可以确定色彩信息,但是受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干扰程度很多,不够客观和可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颜色的确认都是用测色仪,测色仪是专业颜色检测分析工具。
书画颜料都是因为的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呈现相应的色彩的,在日光的作用下,但是这些颜料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弊端,光照时间长或强光暴晒下会发生不可逆转的颜色色泽改变,这种改变是发生在颜料分子上的,破坏了颜料的稳定性。我们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紫外线都是破坏颜色分子的最大杀手,紫外光是波长介于100~400nm之间的光波。实验证明矿物颜料的稳定性总体好于植物颜料,比较耐酸、碱和高温。
为了科学可靠,现在考古学家都是通过分光测色仪,遵照CIE No.15,ISO 7724/1,ASTME1164
等专业标准模拟各种侵蚀反应的过程,确定真正对颜料国画造成伤害的外界环节条件,实验结果显示对文物色调影响从小到大依次为:紫外老化<湿热老化<浸烘老化<综合老化<醋浸泡<碱浸泡。然后考古学家根据测色仪给出各项数据分析和决定维修、保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