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差是产品外观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要想实现严格的色彩管理,就必须控制色差。那么,色差是怎么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本文进行了简单总结。
我们在通过目视观察周围物体时,就会对不同物体的颜色形成判断,这种颜色上的差异就可以被称为色差。物体与比较对象之间的颜色差异,一般是指非发光体在排除照明条件﹑视距远近、环境等差异之后,与比较标准之间在色别﹑明度与彩度之间的差异。﹒
在实践中,色差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目视观察颜色时注意排除以下干扰:﹒
1. 光源的影响﹕当光源中缺少某一波长范围的单色光﹐而这种单色光恰好又是被照射物体的颜色时﹐就不能显现出物体的固有颜色﹒如﹕绿色物体在红光下几乎变成黑色﹒
2. 光源照度的影响﹕物体的不同受光面﹐在同一光线照射时﹐照度也会有所不一样﹐物体的明暗便会不一样﹒如﹕一个表面光滑的绿色瓷瓶﹐在高处呈现刺目的白色﹐而暗调部分的颜色十分复杂﹒
3. 环境色的影响﹕物体在不同的环境中都会受到临近物体颜色的影响﹐使其表面颜色发生变化﹐特别是光滑表面的物体和颜色较淡的物体﹒这是因为周围物体的反射光映在物体表面以及环境色与主体色之间产生对比现象的缘故﹒
4. 视距远近的影响﹕过远或过近都不能准确地反映出物体的颜色﹒过远时物体会显得发灰﹒
5. 物体大小的影响﹕物体小时﹐易受环境色的影响﹒一大一小的两物体放在一起时﹐大的物体占主导地位﹐反光面大﹐将影响小的物体的颜色﹒
6. 物体表面(咬花面)的影响﹕光面易产生镜面反射﹐失去固有颜色﹒
7. 上述均为物体颜色一定时﹐目测或是计算机测色时不准确﹐而易产生色差的因素﹒影响物体本身存在颜色的因素有﹕原料调色偏差﹑成型条件变动﹑成型机台差异﹑放置时间不同﹑印刷或是喷漆厚度差异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