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是研究便携式色差仪用于天然牙颜色测量的重复性,在口外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测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一、材料和仪器
测色仪器
便携式色差仪,可接触式探头,直径3mm,并配有可确定的目标引导区。混合室内的脉冲弧提供漫射、均匀的D65光源照明。照明-观察角度:45-0°。
实验对象
18-20岁新入校学院,男女各半。要求上颚前牙的色泽、形态、排列基本正常,无损坏、未作过任何保存修复治疗。
实验方法
让受试者平躺在椅位上,对其6个上颚前牙中的1/3部位进行测色,每个牙齿3次,求平均值。每个牙测量前色差仪用标准白板较准。将受试者随即分为A、B两组。每组8人,各组男女比例相当,A组受试者一轮测完后再进行第二次重复测量,因此不能保证两次的位置完全一致,B组在不移动测量头的情况下对每个牙进行第二次重复测量,尽可能保证两次测量的位置完全不变。用SPLM软件进行检验。
颜色系统
CIE-1976-L*a*b*颜色系统
结果
A组中切牙、侧切牙、尖牙两次测量的色差△E范围均明显大于1.5NBS,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色差△E之间则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别。
B组中切牙、侧切牙、尖牙两次测量的色差△E明显小于1.5NBS,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3个牙位△E之间则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别。
A、B组实验结果相差悬殊,主要是因为B组实验改变了试验方法,尽可能的保证了前后两次测量的位置不变。这一点与口外实验结果相符。Okuba等制作了一种固位装置来固定所测量的比色片的位置,但是考虑到受试者口腔条件的千差万别,很难制作出一种既不影响操作和测量结果,又可固定测量探头与牙齿位置的装置。
B组实验的色差△E略大于口外实验,一是因为操作不便,便携式色差仪的测量部位比较笨重,不易保持它与被测牙的相对稳定,二是探头的口径仍显得多大,常超出自然牙的轴面角,三是自然牙具有较大的凸度,难以与测量探头实现广泛的接触,此外,自然牙颜色分布不均匀,并常有难以去除的内外着色,因此用任何仪器进行牙齿颜色的测量都是只能获取测量区域内的平均色,不能像人眼一样有意避开干扰,而选择主基调进行比色。也不能完全代替人眼反馈牙齿色的诸多细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