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差仪测色配色的优点和发展史
色差仪批发网 / 2014-09-01
传统的测色配色方式体系一般是靠认为的目测法,这种方式不但受环境因素影响,同时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限制,另外目测法在工业批量产品的测色方面也是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所以现代工业采用
色差仪测色配色。而测色仪测色配色具有以下特点:
1、快速。它不需要进行繁复的人工检索,一切都由机器计算分析进行。
2、一次成功率较高(85%左右)。由于处方是经色差仪定量测试、并经计算机模似计算后得出。
3、处方全面、准确、适应性广。由于处方是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后,再根据目标值优选得出。
色差仪测色配色一般过程为:来样分析→色差仪测色→资料查询检索→计算机颜色匹配→提供建议处方→自动配液→小样试验→确认→放大样→生产实施。
一、 色差仪测色配色的发展历史
三十年代(奠基阶段)
理论基础:CIE三刺激值表色系统 色差仪器:以自动记录式反射率分光色差仪为代表。
四十年代(萌芽阶段)
理论基础:染料吸收光谱的线形叠加理论;拼色染料浓度求和公式。
五十年代(初创阶段)
出现了模拟专用配色计算机(COMIC),处方计算速度为15分钟/个。
六十年代(兴起阶段)
数字式计算机配色系统,日本住友、英国ICI、美国氰胺等公司相继推出各自的产品。
七十年代(低潮阶段)
原因:期望值太高,如命中率、速度、容量及配套软件等。
八十年代(中兴阶段)
原因: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需要;期望值的合理化调整;计算机及相应软件的日渐完善;色差仪器的精度提高等。
目前,色差仪测色配色已大量进入商业化应用领域,成为现代化印染企业的常用仪器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色差仪测色配色结果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可望实现在线监控、数字化生产以及客户、厂家、商检用计算机共同进行色差仲裁等。
二、 测色配色方法及基本光学原理
色差仪配色有三种方式,即:色号归档检索、反射光谱匹配、三刺激值匹配。
(1)色号归档检索
将以往生产的品种按色度值分类编号,并将染料处方、工艺条件等一起汇编成文件后,存入计算机内,需要时,将标样的颜色测定后输入计算机或直接输入代码,将色差小于某值的所有处方全部输出。基本思路与人工配色相同。
优点:可避免试样保存时间太长而变褪色,检索全面。 缺点:只能提供近似处方,仍需经验调整。
(2) 反射光谱匹配
对染色纺织品来说,决定其颜色的是反射光谱,因此待配试样的反射光谱能匹配标样的反射光谱,只要测定待配试样可见光范围内标样的反射光谱,并由计算机进行同材料的颜色匹配计算,得出建议处方。
特点:只有在标样与染样的颜色相同、材料也相同的条件下才能匹配,且测定点为400~700nm,Δλ=200nm,所以实际生产中较难做到完全匹配。
(3) 三刺激值匹配
三刺激值匹配的结果在反射光谱上与标样不一定完全相同,但三刺激值相等,仍可得到等色,所以三刺激值匹配最有实用意义。
色差仪测色配色的出现和发展代表者颜色检测行业的前进,用现代的数字化、信息化的测色方式代替传统的目测方,为工业生产的颜色控制和颜色品质的监督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这是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增加企业产品品质的优良手段。